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张检要闻 >> 市院动态 >> 正文
市院动态

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项目化推进 守护绿水青山品牌建设

时间:2025-07-14 14:52:11 来源:  作者:彭建华 点击数:

今年以来,张掖市检察院第二党支部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所在支部技术赋能、服务保障、公益保护职能优势,通过“台账式管理+清单式分解+项目化推进”的模式,合力打造“守护绿水青山”公益诉讼品牌,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精心谋划布局。充分发挥“上下一体化”办案优势,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主线,以锚定“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为目标,聚焦蓝天、碧水、净土、废弃地膜污染、黑臭水体排放等民生重点领域,认真分析研判,制定印发《公益诉讼品牌工作方案》,提出工作计划,明确品牌名称、基础条件、目标措施、预期效果,为创建品牌活动提供制度保障。凝聚支部合力,开展特色小专项,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向好发展。制定出台《公益诉讼检察高质效办案实施细则(试行)》,从案件办理、流程监控、效果评估到制度落实,全面加强业务管理、质量管理和案件管理,通过“周调度、月通报、季讲评、半年总结”,适时召开调度推进会议,确保品牌工作稳步推进。

实行台账管理。按照“一项品牌、一名领导、一个员额、一抓到底”的“四个一”工作法,建立打造公益诉讼品牌工作计划台账,由分管副检察长包抓、部门负责人牵头,员额检察官实施,支部其它部门配合,将工作任务、目标措施、完成时限、预期效果等,实行项目化、目标化、责任化管理,制定“任务书”、列出“时间表”,倒排工期、按图作战。围绕“一屏三地”目标、功能、定位,制定服务保障“一屏三地”建设18项措施,聚焦蓝天、碧水、净土、黑臭水体排放、黑河生态、乡村人居环境、废旧地膜污染、“无废城市”建设等事关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领域,通过磋商、检察建议、提起诉讼等多种方式,督促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落地见效,有效防范各类环境风险,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强化协同联动。充分调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立案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71件,督促治理被污染耕地1200余亩,清理非法堆放固体废物、生活垃圾865吨,恢复公益林地20余亩。充分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筛查线索12条,以司法手段推动废旧地膜科学回收利用。深化“携手清四乱保护母亲河”专项行动,联合公安、水务部门开展河道非法采砂专项治理行动,持续深化黑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机动车维修行业拆解污染特色小专项和送法入景区活动,以案释法提升环境保护意识,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加大宣传力度。坚持“办案、宣传”两个指标一起下,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效果一起抓”,年初制定宣传计划,中期注重总结提炼,讲好检察故事。上半年,在各级媒体刊发原创信息26篇。“守护绿水青山”品牌工作被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报道,最高检官网、《检察日报》《正义网》分别刊发“甘肃张掖打造公益诉讼‘一院一品牌’”,《人民法治》杂志刊发“张掖检察机关黑河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卓富成效”。撰写的检察机关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的思考被市委政法委、张掖市法学会评为市级优秀法学法治研究论文二等奖并通报表扬,进一步提升了生态环境保护公益诉讼品牌影响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