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步在秋日的张掖制种基地,金色的玉米穗随风摇曳,田埂上“检护农‘芯’”的宣传旗格外醒目。近年来,张掖市检察机关通过精准司法、融合履职,让制种企业投诉量下降40%,农户涉种纠纷同比减少35%,为“张掖玉米种子” 这一全国唯一的农作物种子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筑起了坚实的法治屏障。
这份沉甸甸的法治答卷,源于张掖检察人日复一日的坚守与创新。从持续深化“府检联动”机制,在河西五市协作基础上建立跨区域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到运用数字检察手段,构建“大数据监督”的智慧保护体系;从实验室里的 DNA 比对和田间地头的普法宣传,再到跨区域的联合办案以及对制种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检察履职的触角已延伸至种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张掖检察人以法治初心,用心用情描绘着一幅守护种子安全的检察画卷。

站在新的起点,我们深知,种业保护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系统工程,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张掖检察机关将立足更高站位,谋划更实举措:一方面,将在现有河西五市检察协作机制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建立覆盖更广、层级更高的跨区域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联盟,打破地域壁垒,实现线索互通、标准统一、执法协同,共同应对跨区域、链条化违法犯罪新挑战。另一方面,将紧跟数字时代步伐,深度运用数字检察手段,整合涉种企业信息、品种数据、执法司法案例等资源,构建起“大数据+法律监督”的智慧保护体系,实现对涉种风险智能预警、对违法犯罪精准打击,全面提升种业保护的预见性、精准性与高效性。
金色的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丰收的希望,更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张掖检察人将以不变的法治初心,继续扎根这片热土,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实际行动守护好张掖玉米种业这片金色田野,守护好这片“种子硅谷”的生机与希望,让金色种子在法治阳光下茁壮成长,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检察力量,让中国的饭碗装满更多优质的张掖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