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检警同堂培训方案》要求,持续深化检警协作机制,切实提升刑事案件办理质效,2025年9月12日,全市县(区)两级检察机关刑事业务骨干及公安机关办案人员齐聚一堂,围绕轻伤害类案件办理等核心议题开展专题学习与深度研讨,为检警双方高效协作、精准办案注入新动能。
本次培训聚焦司法实践中的痛点、难点问题,邀请省、市两级检察系统业务专家担任授课讲师,以“理论+实务”双轨模式搭建学习交流平台。培训伊始,省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张瑞芹以《故意伤害犯罪实务办理》为题,结合典型案例深入剖析故意伤害犯罪的构成要件、证据标准及法律适用要点。授课中,针对
故意伤害案件证据的基本要求、实务办案中的特点、优化办案效果的思考等问题进行了详细阐释,横向对比轻伤害无罪案件中的指控观点和无罪观点,清晰梳理出侦查、起诉环节的关键审查要点,为基层办案人员提供了可操作、可借鉴的实务指引。

随后,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主任王苏围绕《普通刑事案件侦查文书制作、取证、程序等检警协作实务问题探析》展开专题讲解。王苏结合自身办案经验,从文书书写、受立案规范、案件管辖、嫌疑人到案说明、证据调取、案卷整理六大维度,直指当前轻伤害类案件办理中的共性问题,并就数十项具体操作要点进行针对性讲解。讲座直指办案文书的核心痛点:“文书写不明白,案子就办不明白”。针对常见三类“意见书”(《起诉意见书》《提请批准逮捕书》《提请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报告书》),提出具象化改进方案,要求事实叙述靶向要准、逮捕必要性要说透、延长羁押报告要见实效。针对程序操作认真反思、谨慎把握,防止细节偏差颠覆案件;针对证据收集,结合近年争议案例揭示证据链条的脆弱环节,防止小疏忽酿成大问题。

本次同堂培训覆盖了大量源自办案一线的操作细节,为参训人员提供了案件办理全流程的“避坑指南”。参训民警坦言:“这些经验没法写在教科书里,但少踩一个坑就能避免案件倒流和处理困难。”检警双方在破解具体难题中凝聚的协作共识,正成为提升全市刑事办案质效最坚实的基石。
培训最后,全体参训人员围绕轻伤害类案件办理中的突出问题开展分组讨论。各县(区)院业务骨干结合本地办案实际,分享了在证据收集、检警协作中的经验做法,同时针对侦查文书不规范、补证效率低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市检察院刑事检察部门分管领导对讨论情况进行总结,强调检警双方需进一步强化沟通协作意识,建立常态化联络机制,在侦查阶段提前介入、引导取证,在审查起诉阶段及时反馈补证需求,形成办案合力。
此次培训既是对检警同堂培训成果的巩固深化,也是对新形势下刑事案件办理要求的积极响应。参训干警纷纷表示,通过培训不仅精准掌握了轻伤害类案件办理的实务技巧,更深刻认识到检警协作的重要性。下一步,全市检警机关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持续推进同堂培训常态化、协作机制精细化,不断提升办案队伍专业能力,切实维护司法公正,为全市法治建设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