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张检要闻 >> 市院动态 >> 正文
市院动态

品牌纪实|检察蓝守护种业绿——临泽县检察院“检护农‘芯’·护航种业安全”工作品牌

时间:2025-10-27 16:56:46 来源:  作者:张骞 点击数:

临泽县,这个被誉为“天然玉米种子生产车间”的西北小城,玉米制种产业正焕发勃勃生机。站在制种基地的晾晒场上,满眼都是收货后的金黄的玉米,甚是喜人。在这片喜人的背后,有着一支检察力量在默默守护。

“农芯安,则粮仓安;种业兴,则农业兴。”临泽县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东升道出了创建“检护农‘芯’,护航种业安全”工作品牌的初衷。

作为全国唯一的种子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所在地,临泽县玉米制种基地稳定在30.6万亩左右,全产业链产值达30亿元。这颗小小的玉米种子,不仅关系着农民群众的“钱袋子”,更关系着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下好种业保护“先手棋”

“我们要主动融入全县种业发展大局,不能等出了问题再介入。”该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程光军在采访中介绍。2025年初,该院制定《品牌创建工作方案》,打造“检护农‘芯’”工作品牌。

检察院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工商联等部门建立玉米种业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关于加强玉米种业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跨部门协作机制,有效聚合了各种法治资源。

“以前各部门都是各管一块,现在通过联席会议,信息共享、行动同步,效果明显不同。”县农业农村局干部如此评价。

临泽县检察院立足本地实际,将检察工作主动融入种业发展大局,通过建立协作配合工作机制,运用多种手段和途径综合施策,为玉米种业保护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这种从被动受理到主动出击的工作思路转变,体现了新时代检察工作的创新与担当。

严厉打击涉种犯罪

去年以来,临泽县检察院依法快捕快诉涉农刑事犯罪2案2人,其中1人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以上,并处罚金20万元。案件的快速办理,在当地种业市场形成了有力震慑。

“我们对制售假劣玉米种子、非法经营等涉种犯罪始终坚持‘零容忍’态度。”刑事检察部门干警强旦索玛表示。在武某某非法经营一案中,检察院依托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主动引导侦查取证,完善证据链条,确保了案件高质量办理。

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的成立,是该院纵深推进种业司法保护的一大举措。通过选任“四大检察”条线资深检察官、业务骨干组成专业团队,积极落实“一案四查”机制,有力保护了种业知识产权。

“种业知识产权保护关系到创新动力,我们必须保护好每一件原创品种。”强旦索玛说。通过综合履职、协同监督,该院打出了一套保护种业市场秩序的“组合拳”。

维护涉种各方权益

“多亏了检察院的支持,我们才能顺利追回货款。”一家制种企业负责人感激地说。临泽县检察院通过支持起诉等方式,帮助县域内3家制种企业起诉维权,涉及金额60余万元。同时,组织开展“检护农芯”大调研大走访活动,对全县31家制种企业全面走访,精准对接企业诉求,提供法律咨询和企业生产用工风险防范服务26次。

针对制种企业常见的合同纠纷等问题,检察院提供维权指导、协助收集证据、支持出庭诉讼等服务,切实维护了企业合法权益。

除了支持起诉,检察院还聚焦审判程序、执行程序,以民事终本专项监督为依托,办理涉企类案监督案件3件,帮助企业解决胜诉权益难题。“检察院的监督,不仅帮我们挽回了损失,更规范了市场秩序。”一位受益企业家代表如此评价。

促进规范行政管理

“检察建议指出了我们执法中的不足,帮助我们改进了工作方法。”县市场监管局干部坦言。临泽县检察院创建“检察监督+行政执法”协作模式,针对行政机关在玉米种业执法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制发类案检察建议。

同时,该院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大公开听证力度,聚焦玉米制种基地市场化竞争性配置产生的热点难点问题,汇聚各方力量开展争议化解15件,落实制种面积2.5万亩。

行刑衔接协作机制的深化,打破了执法司法数据信息壁垒。定期召开的联席会议,成为互通涉种违法线索的重要平台,推动种业领域监管“全链条”覆盖。“通过府检联动,我们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的转变。”该院第二检察部负责人赵涛介绍。这种协同监管模式,既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履职,又提升了种业监管效能。

筑牢种业安全屏障

围绕玉米制种春种、夏长、秋收等关键节点,临泽县检察院重点对非法种植、私留倒卖、抢购套购种子等问题开展专项监督,今年以来已制发检察建议5件。

“每到关键农时,我们都会加大监督力度,确保种子安全。”公益诉讼检察官助理刘红燕表示。检察院督促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各镇政府履行行业监管和属地管理责任,实现全流程监督。12309检察服务中心开辟的“涉企来访绿色通道”,对涉企案件快速流转、优先办理、重点监督,这一举措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

在监督办案中,检察院督促农业农村部门对38家种子企业完成线下备案,备案率100%。参与对53家种子经营门店进行全覆盖抽检,抽检玉米品种23个,检查种子企业28家次,发现安全生产隐患16处,已全部整改。

“公益诉讼检察就像种业安全的‘守门员’,防止出现监管空白。”该县某制种企业负责人如此评价。

厚植种业保护共识

“检察官讲的识假辨假知识很实用,我们再也不会买到假种子了。”现场参加普法活动的群众高兴地说。今年以来,该院利用重要时间节点,发放宣传材料6000余份,有效提高了社会各界对种业保护工作的关注度。

在此基础上,该院组织干警深入企业生产车间、商户经营门店、农户田间地头,提供法律咨询200余人次,讲解种业产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普及玉米种子识假辨假知识。

“普法宣传不仅要‘走进去’,还要‘请出来’。”该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胡勇介绍,他们通过公开听证、庭审观摩等形式,让群众更直观的了解检察工作。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法治宣传,厚植了种业保护的社会共识,为种业安全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如今在临泽县,种业经营者遇到法律问题,会主动向检察院咨询;农民买到可疑种子,知道向检察服务热线反映。这种变化,正是“检护农芯”品牌建设成效的最好证明。


一颗颗金色的玉米种子,寄托着农民群众一年生活的希望,更承载着检察干警的深情守护,它们相互交织的情愫如那些玉米粒一般,正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