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餐饮外卖、生鲜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快速兴起,既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但因配套标准缺失、监管规定不明确等问题,新业态食品药品安全问题仍较为突出。临泽县人民检察院紧盯食品药品行业不断发展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关注的突出问题,以专项行动为抓手,助力县域食品药品新业态健康发展。
搭建内外“融合网” 扩大线索来源。通过内外结合,发挥检察机关自身法律监督优势,同时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形成线索来源的“全方位网络”。加强内部信息共享,定期与刑检和案管部门进行座谈,及时了解受理的食药领域刑事案件数据和具体案情,寻找公益诉讼履职着力点,确保线索无遗漏,及时以公益诉讼的方式弥补刑事制裁的不足。依托刑事案件,发现违法行为人无证购进未取得相关批准证明文件的进口处方药品后随意储存线索,通过监督推动市场监管部门开展拉网式清理整顿。加强外部沟通联系,聚焦食品安全重点领域工作,与县纪委监委、县市场监管局积极沟通,针对督查发现的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走访县域内部分幼儿园、小学及高中学校食堂,对学校食堂是否规范操作经营问题进行重点排查,同时对学校食堂卫生状况进行查看,发现问题线索7件。
拓宽多方“取证网” 夯实监督根基。针对网络食品药品领域安全隐患证据固定难问题,充分运用调查权,准确了解违法行为、损害后果,依据充分证据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履职整改,提升监督质效。线上调查取证,运用录屏、截图等方式,及时固定网络交易平台页面中的商品信息、宣传内容、销售量、销售评价等,利用平台检索功能,调取相关数据进行筛查,如通过天眼查和网购平台检索,排查网络平台药品零售企业违规销售处方药品和未展示依法配备的药师资格认定线索。线下调查核实,前往经营者注册地址或实际经营场所,核实营业执照、食品药品经营许可证、执业药师注册证照是否齐全、有效,通过天眼查等系统查询相关登记信息。针对网络技术、商业运营模式等专业性问题,向相关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咨询,形成专业意见辅助案件办理。
打造数字“智能网”赋能系统治理。充分发挥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在全面发现行业乱象方面的优势,以数字检察赋能网络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案件线索。运用大数据技术全面收集县域内“饿了么”“美团”两家外卖平台商家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超过有效期限违规经营行为,及时监督市场监管部门落实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全面应用全国各地法律监督模型,积极梳理全国、全省上架的涉食品药品类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先后使用外卖商家违规行为监督模型、执业药师人证分离监督模型、网络销售处方药监督模型等,发现异常数据50余条,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专项整治网络食品药品安全隐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