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张检要闻 >> 基层动态 >> 正文
基层动态

食药安全“益”路行|张掖山丹:以高质效公益诉讼履职 筑牢新业态网络食药品安全防线

时间:2025-08-27 16:26:42 来源:  作者:石文纲 点击数:

今年以来,山丹县检察院以高质效办案为统领,以食药安全益路行专项行动为契机,聚焦网络餐饮、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网络营销等新业态网络食药品安全开展监督,持续加大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以法治之力、检察之为助推食药品行业健康发展,推动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网络食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切实筑牢食药品安全防线。

突出专项引领,靶向治理破解监管难题。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互联网新业态食药品安全公益诉讼监督受案范围点多线长面广的现实特点,该院提出小切口大作为工作思路,选择互联网新业态食药品安全重大问题开展专项监督,解决源头性、规律性的公益保护问题。开展网络平台公示内容不全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围绕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积极适用数字监督模型,主动破解线索收集难、监督管理乏力等问题,坚持走个案办理助力系统治理之路。针对网络平台未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经营许可证》和食品安全量化分级信息、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机构资格证书号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等问题,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辖区外卖店完成网络平台公示,切实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开展鲜花店违法从事食品经营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网红零食花束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但同时也存在一定食品安全隐患。部分鲜花店在未进行预包装食品经营者备案或者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也未办理健康证的情况下,在网络上销售零食花束和水果花束,向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对销售食品的鲜花店资质管理、进货渠道、贮存条件等进行监督检查,共检查鲜花店36家,发现问题12个,现场督促整改,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4份。开展足浴店等休闲场所违法从事食品经营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针对部分足浴店等休闲养生场所,在未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未进行预包装食品销售备案情况下,通过直播营销、达人探店、网络团购等形式推送、销售足浴养生+自助简餐套餐。向市场监督部门制发检察建议1份,督促在全县组织开展四类场所食品经营许可合规性和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发现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场所6家。开展社区团购自提点贮存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通过采取网络查看+实地核查的方式,走访社区团购自提点,发现社区团购自提点设置不符合食品贮存要求、从业人员未办理健康证等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依法对存在问题的社区团购自提点进行查处并责令整改,切实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开展线下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专项监督活动,聚焦新业态食药品安全,实地核查市场主体销售已超过保质期食品、未履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未在营业场所悬挂《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情形,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加大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形成行政处罚+公益诉讼全链条治理模式,最大程度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聚焦源头治理,助力从治已病治未病跃升。牢固树立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理念,强化法律监督质效,推动法律监督链条依法向源头延伸,实现从个案办理类案监督、从过程监督源头治理的转变。促进新业态行业长效治理,针对探店达人作为店家的隐形代言人,违规发布涉食品安全广告的行为,依法运用磋商、检察建议、专家论证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将违法发布探店视频广告行为纳入监管范围,以点带面开展专项整治,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9份,责令删除违规短视频50条。实现药品安全问题系统整治,在网络平台上公开销售枇杷露等含有罂粟壳的药品,违反《药品网络销售禁止清单(第一版)》等规定,通过督促行政机关组织辖区116家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召开药品网络销售工作推进会,签订承诺书,及时下架禁售药品,并公开整改情况,形成检测-监督-整改闭环管理。推动源头治理,主动加入数字检察新赛道,以大数据+检察跑出高质效办案加速度,敏于发现典型个案、类案背后反映的行业管理、社会治理等问题,从可整改、能见效的角度入手,推动行政机关就社区团购、网络营销、直播带货、从业禁止等新业态中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不符合安全标准或有毒有害食品行为等问题加强监管,破解因执法司法信息传递不畅,导致食药品领域安全问题未能有效落实的难题,形成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大合力,做到办理一案、促治一片

广泛凝聚共识,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搭建检企共治沟通平台,定期组织网络食药品企业开展合规培训,剖析典型案例,指导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畅通消费者举报渠道,对群众费用的网络食药品安全问题快速响应,形成政府监管、平台履责、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的多方共治格局。健全协作配合机制,今年以来,该院与行政机关召开座谈会5次,交流了解当前新业态食药安全工作情况,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部门建立日常联络、案件会商、信息共享、线索移送、办案协作等沟通协作机制。联合县法院、县审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个体私营经济协会共同研究制定率先在全省出台了首个《山丹县推进落实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惩罚性赔偿制度实施办法》,确保惩罚性赔偿金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积极借助外脑,主动对接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和食药领域益心为公专家志愿者,梳理全县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情况。用好益心为公平台与“12345”平台,广泛收集问题线索,积极拓展案源,获取涉食药投诉信息3万余条。加强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社会检验检测中心的协作配合,在办理假羊肉”“字号产品禁用物质添加等公益诉讼案件中提供取证勘查、检测、鉴定等技术服务支持,有力提升公益诉讼工作的专业化水平。注重普法宣传,在公众号开设食药安全益路行专栏,通过以案释法、公开听证、媒体报道、检察新媒体等方式做好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20余篇稿件在省级以上官方媒体刊发,增强了食药安全公益诉讼检察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有力提升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社会认同度和支持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