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张掖市检察院始终坚持“本在检察工作、要在检察文化、效在新闻宣传”三位一体工作理念,突出“依法能动履职”这根主线,综合运用公益诉讼检察“做法”“案例”“数据”等资源优势,坚持多维报道、融媒传播,在各级媒体刊发原创稿件67篇,其中,《检察日报》、新华网、正义网等国家级媒体采用8篇;甘肃电视台、《甘肃日报》《甘肃法制报》《甘肃检察简报》等省级媒体和专刊采用20篇;张掖电视台、《张掖日报》《张掖政法动态》等市级媒体和专刊采用7篇;检察官方微信、微博发布信息32篇。“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刊发“甘肃张掖公益诉讼护航绿色发展惠及祁连人家”,阅读量达23.8万人次。实现张掖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电视上有画面、报纸上有文章、网络上有信息。
高度重视,营造舆论氛围。2015年,公益诉讼检察业务开始试点,2017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宣传与业务同步向前、同向发力就成为公益诉讼检察业务一贯坚持的工作原则。院领导从指导策划到文稿审核,严格审核把关,做到文字报道、视频直播和图文直播“同频共振”。公益诉讼检察部门每年都制定宣传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要求部门干警每人每年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媒体至少投稿综合信息1篇,在省、市检察专刊或检察官方微信、微博每人至少推送信息8篇,形成了人人重视、人人参与宣传的浓厚氛围。
靠实责任,激发宣传动力。通过建立公益诉讼检察宣传联络员制度,形成“上下一条心、全市一盘棋”的宣传格局。牢固树立“人人都是形象,事事关乎全局”的理念,把公益诉讼检察宣传工作与“四大检察”“十大业务”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办案、宣传”两个指标一起下,两副担子一起挑,两个效果一起抓。制定印发《关于做好公益诉讼检察宣传工作实施方案》,对宣传的目标、内容、任务等提出明确要求,并按季度进行通报,做到检察宣传与推进业务“两手抓两手硬”。部门负责人以上率下,带头学习写作技巧,带头撰写宣传稿件,带头发挥引领作用,扭转了只埋头办案不注重宣传的局面。
主动对接,形成宣传合力。加强与新闻媒体联系沟通,围绕“公益诉讼检察”,唱响检察好声音,弘扬法治主旋律。积极配合媒体记者深入高台、山丹现场采访公益诉讼助推国有文物保护成效做法,被《检察日报》整版宣传报道。“张掖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助力绿色发展”的成效被《甘肃日报》报道后,张掖电视台再次对张掖检察机关开展祁连山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进行深度采访报道,推送甘肃电视台播出后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甘州区检察院拍摄的“公益诉讼助力乡村振兴”微视频,在张掖政法“彩虹张掖 政法护航”栏目播出,肃南县检察院联合县委宣传部举办“保护野生动物 我们在行动”线上海报设计征集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检察工作风采,打造检察文化精品。
注重实践,增强宣传效果。以打造“一院一品牌”为抓手,在选题策划上,紧盯年度工作重点、地域特色亮点,社会关注热点,精耕细作,深挖细琢,努力增强宣传效果。新华网甘肃频道对山丹县院“聚焦公益诉讼助力文物保护”图文直播,央视法治栏目对张掖检察公益诉讼助力文物保护工作实地现场采访,得到社会高度关注。《聚焦抗击疫情积极稳妥开展“等外”领域公益诉讼》《甘肃张掖公益诉讼护航绿色发展》《张掖检察机关促进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和公益诉讼“无缝对接”惩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检察公益诉讼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等稿件被多家主流媒体采用。《发挥公益诉讼职能推动耕地资源保护》《古遗址保护存在“四大问题”亟需重视和解决》《“四大问题”影响居民小区消防安全应予重视》等社会治理类信息被省检察院约稿和《甘肃检察简报》采用。
多措并举,实现提质增效。紧紧围绕检察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大局,进一步创新宣传举措,整合基层检察院公益诉讼部门力量,借助“检察开放日”“宪法宣传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踏遍张掖广袤大地,累计向人大代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乡镇、村社发放公益诉讼宣传材料5.8万余份。主动挖掘办案中的经验做法、典型案例,通过富有成效的宣传工作,展现了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张掖检察形象。其中,8篇综合信息及经验材料被省检察院《公益诉讼工作情况反映》采用,6件案例被省检察院评为全省典型案例,1件案例评为全省“检察为民办事实”典型案例,5件案例在高检察院开展的全国公益诉讼质量提升年“千案展示”活动中成功入选,并在正义网展示。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宣传,为张掖公益诉讼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